前沿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前沿动态 >> 正文

“海绵城市”是个什么城市?

发布日期:2017-06-26    作者:     来源:     点击:

海绵城市?让我们先从一道高考题说起吧……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这道题是以海绵城市建设为背景,其中的“雨水花园”就是海绵城市单项技术措施之一,是一种生态环境修复创新技术。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为什么建设海绵城市?

 

  因暴雨洪水发生内涝的城市中,既有一线城市,也有省会城市,同时还有一些相对偏远的县城也深受“城市内涝”的困扰。为解决“看海”难题,最持续发展的方法,就是建设“海绵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实效。同时,还能有效的解决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使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海绵城市的好处有哪些?

  

  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211m³,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蓄水池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40%。

  

  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同时增强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并减少地下水的需求,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海绵城市主要以下凹式绿地的形式通过自然下渗吸收雨水径流,在城市“海绵体”增加的同时也调节了城市生态。

 

  海绵城市技术适用于哪里?  

  

  

  

   (以上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上一条:内蒙古自治区首次召开全区专利行政执法案例评析研讨会

下一条:让你眼前一亮的“创意绿色建筑”

关闭